初學Python時常犯的錯誤
在這個網頁中我們列出初學Python程式時,學習者經常會犯下的語法錯誤,希望同學們可以先瀏覽一下這個網頁內容,如果你在平常練習寫程式的時候也會犯下這些錯誤,請你藉由瀏覽這些內容提醒自己。或者你正在編寫你的程式,可是編譯過程一直有錯誤,或者執行的結果不是你所預期的,你可以到這邊來瀏覽一下,看看是否能夠獲得一些啟示。
- 變數名稱的大小寫視為不同
-
不可使用關鍵字命名變量, Python 3中一共33個關鍵字: False,None,True,and,as,assert,break,class,continue,def,del,elif,else,except,finally,for,from,global,if,import,in,is,lambda,nonlocal,not,or,pass,raise,return,try,while,with,yield。自定義變量時,變量名不能和這些關鍵字重複。
range的使用也是相同的,如果沒有特定指明起使的整數那麼也是從0開始。
- 誤用“=”做等值比較:“=”是給變數賦值,“==”才是判斷兩個值是否相等:
- if之後必須有執行之內容,並且縮排。
-
- for指令結尾要有一個冒號,並且它的內容要縮排。
- 請比較下面兩個程式的line-4你會發現,print的指令在for迴圈的區塊縮排之內和縮排之外的不同:
-
字符串與非字符串連接錯誤:非字符串和字符串連接的時候,要將非字符串轉換為字符串類型(str(num))之後才能連接:
-
列表的索引位置習慣性地認為列表元素的位置是從1開始的,但實際上列表元素的位置是從0開始的,所以下面程式中第3個元素“mouse”的索引位置是2。
range的使用也是相同的,如果沒有特定指明起使的整數那麼也是從0開始。
-
索引元素位置時忘記調用 len 方法。通過索引位置來獲取列表元素時,忘記要先使用 len 函數來獲取列表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