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與能量等價

質量與能量等價的概念是由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中提出的,它表明質量和能量本質上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形式,可以相互轉化。這一概念通常以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式 \[E=mc^2\] 來表示,其中 𝐸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𝑐代表光速。

質量與能量等價的說明

\(E=mc^2\)表示一個物體的能量與其質量成正比,比例常數為光速的平方。光速 𝑐非常大(約 \(3 \times 10^8\) m/s(米/秒),因此,即使是很小的質量也能轉化為大量的能量。例如,1克的物質完全轉化為能量時,釋放的能量相當於 \(9 \times 10^{13}\)焦耳,這相當於幾萬噸炸藥的爆炸威力。

質量虧損:

在核反應中,例如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前後的質量不完全相同,反應後產生的質量總和小於反應前的質量。這一質量差稱為「質量虧損」。質量虧損轉化為能量,根據這就是核反應中釋放的能量來源。

能量儲存形式:

質量與能量等價的概念也意味著任何形式的能量都具有「等效質量」。例如,物體的動能或內能增加時,其質量也會相應增加,儘管這種增加非常微小,通常難以測量。

質量與能量等價的應用

  1. 核能
  2. 粒子物理學
  3. 在粒子對撞機中,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進行碰撞,將運動能轉化為新粒子的質量。例如,LHC(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高能碰撞釋放出質量非常大的希格斯玻色子,這也是質量與能量等價的應用。
  4. 宇宙學
  5.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宇宙大爆炸的早期階段,極高的能量密度轉化為質量,這一過程解釋了宇宙中物質的起源。 在極端天體物理現象中,如超新星爆發和黑洞的形成,質量和能量之間的轉化起著重要作用。
  6. 醫學成像
  7.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這是一種醫學成像技術,利用正電子和電子湮滅過程中的質量能量轉化(湮滅輻射),生成體內圖像,幫助醫生診斷疾病。
質量與能量等價的概念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物質和能量的理解,打破了它們之間的界限。這一理論不僅對物理學的基礎理論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在核能、粒子物理、宇宙學以及醫學等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愛因斯坦的這一發現為20世紀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video:\(E= mc^2\)

我們來討論質能等價。 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奇怪的結果,但我們還有一個需要解決,它以他最著名的方程式的形式出現,這可以說是所有科學中最著名的方程式。 \(E = mc^2\)。幾乎每個人都能從記憶中背出這個方程式,但很少人確切地知道它的意義。 它概述了質能等價的概念,指出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人們可能想知道光速與能量和質量有什麼關係,特別是因為光沒有質量。 然而,我們會發現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相對論動量

我們知道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因此隨著速度增加動量也會增加,但是當速度接近光速時,相對論效應就會出現,我們必須考慮相對論動量。這裡將涉及到這個附加項,它在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方程中應該很熟悉。隨著速度的增加,這項增加,這使得這項減少,動量總體上會增加。這種相對論動量的平方(稱為洛倫茲不變量)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都是守恆的。在遠低於光速的速度下,相對論動量和非相對論動量之間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是狹義相對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難以察覺的原因之一。但當物體接近光速時,它會以指數方式獲得動量,並且當速度接近光速時,動量接近無限大。

時間膨脹

這可能為我們提供了為什麼光速確實是普遍速度極限的最佳解釋,因為將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加速到光速實際上需要無限的能量。我們也可以在其他方程中找到類似的邏輯。透過時間膨脹,我們可以看到,當你走得更快時,時間會變慢,以光速移動的物體的極限時間為零。所以如果你能有光子的視角,時間就不會存在。移動得比這更快意味著要經歷虛時間,因為你將得到一個負數的根,而這與物理現實沒有任何關係。 長度也是如此。在光速的極限下,距離收縮為零,因此光子也經歷零空間。如果要走得更快,就意味著要測量想像的長度,這又是荒謬的。 除此之外,比光速還意味著同時性問題,即效應可能先於其自身發生,這違反了因果關係,因此我們必須接受,由於所有這些原因,任何巨大物體絕對無法達到或超越光速,其原因不僅對物理學很重要,對數學和邏輯也很重要。 鑑於能量和質量相等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E = mc^2 具有許多含義。質量就是能量,而且是極其密集的能量,因為要獲得一定量物質中包含的能量,您需要將其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因此對於我們的能量類型列表還可以再加一個:事。 質能當量闡明了二戰核戰暴行期間所利用的令人難以置信的能源。透過核子過程將物質轉化為能量確實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必須非常成熟才能應對。雖然原子核可能是滿足未來文明能源需求的關鍵,但它的濫用也可能為我們帶來毀滅。

Summary

因此,當我們沿著代表大小和速度的軸觀察這四個像限時,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大和非常慢的領域代表了牛頓力學,數百年來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宇宙的規則。當我們探索非常小的領域時,我們發現必須發展量子力學,當物體變得足夠大以至於它們的波長變得可以忽略不計時,牛頓力學就會從量子力學中出現。在非常快的領域,狹義相對論被證明是一個充分的描述,而當速度減慢到相對論效應變得可以忽略不計時,牛頓力學再次出現。但這就剩下第四象限了,這需要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某種結合。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領域,它包含了物理學的當前前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