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我們能夠更清楚感應電動勢產生的現象,讓我們先觀察兩個簡單的實驗,為我們討論法拉第感應定律做準備。
為了使法拉第定律起作用,我們需要一種方法來計算通過環路的磁場量。 在第3單元中,在類似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計算通過表面的電場量,並且利用封閉曲面的電通量建立其與被包覆的電荷之間的關係。我們定義電通量 \(\Phi_E=\int \vec{E} \cdot d\vec{s}\)。
已知在空間中有一個磁場向量分佈在空間中的每一個位置,考慮在這個空間中有一個曲面\(S\),這個曲面上各處的面積單元向量\(d\vec{s}\)由法線向量\(\hat{n}\)決定該面積單元的方向,\(d\vec{s}=ds \hat{n}\)。磁場穿越過每一個面積單元的角度\(\theta\)可能各自不同,我們可以對每一個面積單元計算磁場與面積單元的法線向量的內積來定義該面積單元的磁通量貢獻(\(d\Phi=\vec{B} \cdot d\vec{s}\)),將所有面積單元的磁通量貢獻積分之後,就可以得到整體曲面的磁通量。磁通量的定義:
\[\Phi_B = \int_S d\Phi= \int_S \vec{B} \cdot d\vec{s}. \]
如右圖所呈現的,如果面的法線方向和磁場的方向相同那麼磁通量就是\(\Phi_B= BA\)。如果面與磁場的方向有一個夾角\(\theta\),那麼磁通量\(\Phi_B=BA \cos \theta\)。
如右圖所呈現的,有一個均勻磁場的方向垂直穿入紙面,在磁場中我們有一個長方形的導體迴路,如果我們要將這個迴路從磁場的區域中拉出,線圈要離開磁場會造成線圈中的磁通量減少,根據上一節所討論的冷次定律,我們知道導體迴路中會產生一個感應電流阻擋磁通量的減少,因此如果我們要讓這個導體迴路持續運動離開磁場,必須對這個導體迴路施加一個往外拉的力量。假設我們對這個導體施加了一個適當的力\(F\),讓導體迴路可以等速度\(v\)的向右方運動離開磁場,那麼根據功率的定義,我們知道這個外力對線圈的功率為
\[P=Fv\]
為了要計算外力的大小,我們對整個問題定下一個座標系統:假設往右邊的方向是+x的方向,向上的方向是+y的方向,線圈在y方向的長度是\(L\),速度是在+x方向。根據冷次定律感應電流的流向是順時針方向,感應電流來自於感應電動勢。根據法拉第定律為了計算感應電動勢,我們必須要計算磁通量對時間的微分。在任何時間磁場垂直穿過導線迴路,因此磁通量可磁通量可寫成:
\[\Phi(t)=BLx(t)\]
\[\mathcal{E}=-\dfrac{d \Phi(t)}{dt}=-\dfrac{d BLx(t)}{dt}=-BL-\dfrac{dx(t)}{dt}=-BLv\]
假設長方形的導體迴路的等效電阻為\(R\),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歐姆定律\(\mathcal{E}=iR\)算出感應電流的大小:
\[i=\dfrac{\mathcal{E}}{R}=\dfrac{BLv}{R}\]
假如速度是常數這個力量也是常數,也就是以一個定力向右拉電流迴路,就可產生等速度的運動。力和速度的關係可以再進一步推導出來。因為電流在磁場中受到磁力的作用,在磁場中的三個電流部分所受磁力的方向分別如圖所標示。向\(\pm x\)流動的電流所受的磁力相等,但是方向相反,因此這兩個力量互相抵銷。最左側的電流受到的磁力向(-x)與向右的拉力平衡,使導線迴路維持等速度運動,因此我們計算出拉力的大小:
\[F=iLB=\dfrac{BLv}{R} LB=\dfrac{B^2 L^2 v}{R}\]
因此外力對線圈的功率\(P\):
\[P=Fv=\dfrac{BLv}{R} LB=\dfrac{B^2 L^2 v^2}{R}\]
線圈中的電流發熱的功率\(P_R\):
\[P_R=i^2 R=\dfrac{\mathcal{E}}{R}=\dfrac{B^2 L^2 v^2}{R^2} R=\dfrac{B^2 L^2 v^2}R=P\]
線圈中的電流發熱的功率等於外力對線圈的功率,滿足能量守恆的條件。換言之,外力對線圈迴路所做的功全部轉換為電流所發出的歐姆熱。
我們將一個半徑為\(r\)的銅環置於一個均勻的外部磁場中,如右圖所示。假設我們以穩定的方式增加磁場的強度,例如以穩定的方式增加線圈中的電流,就可以穩定的增加磁場的大小。然後通過環的磁通量將以穩定的速率變化,並且根據法拉第定律銅環中將有感應電動勢及感應電流出現。根據冷次定律,我們可以推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相對的如果我們穩定的減少線圈中的電流,就會穩定的減少磁場,進而減少通過圓環的磁通量,根據冷次定律就會在銅環當中產生順時針方向的電流。